四月的第一天是个不寻常的日子,除了有其他的一些纪念日以外,最让人熟知的还是“愚人节”。其实这是个不折不扣的“洋玩意”,较普遍的说法是起源于法国。1564年,法国首先采用新改革的纪年法格里历(即目前通用的公历),以1月1日为一年之始。但一些因循守旧的人反对这种改革,依然按照旧历固执地在4月1日这一天送礼品,庆祝新年。主张改革的人对这些守旧者的做法大加嘲弄。聪明滑稽的人在4月1日就给他们送假礼品,邀请他们参加假招待会.并把上当受骗的保守分子称为“四月傻瓜”或“上钩的鱼”。从此人们在4月1日便互相愚弄,成为法国流行的风俗。18世纪初,愚人节习俗传到英国,接着又被英国的早期移民带到了美国。
起初,任何美国人都可以炮制骇人听闻的消息,而且不负丝毫的道德和法律责任,政府和司法部门也不会追究。相反,谁编造的谎言最离奇、最能骗取人们相信,谁还会荣膺桂冠。这种做法给社会带来不少混乱,因而引起人们的不满。现在,人们在节日期间的愚弄欺骗已不再像过去那样离谱,而是以轻松欢乐为目的。实际上,愚人节往往是一个温馨的家庭聚会日,人们常常用水仙花和雏菊把房间装饰一新。典型的传统做法是布置假环境,可以把房间布置得像过圣诞节一样.也可以布置得像过新年一样,待客人来时,则祝贺他们“圣诞快乐”或“新年快乐”,令人感到别致有趣,也是现代高节奏社会里忙碌了一季度的人们“找乐子”的手段。
有趣的是,愚人节这一天沪深股指似乎也给大家开了一个“欢乐的玩笑”,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在三连阳后昨天股指出现“还算明显”的调整,融资融券的开闸并没有给行情带来太多“积极的反应”,相反却使窄幅整理得到继续。为何会这样?昨天午评时笔者也已经说过了:因为面对着这个全新的工具,不仅各方面都不会贸然出手,监管部门也会“严格”进行控制和管理,甚至是“进行窗口指导,希望每一家券商都做成两单业务,一个融资业务,一个融券业务。因此首日交易无论是次数还是交易资金量都波澜不惊,也不能作为今后融资融券业务交易状况的参考”。从券商所报送的数据看,首日两融交易其实相当清淡,并且很明显是融资需求大于融券的,既然这种交投并不活跃,那么其也就没法从本质上影响到市场的走势了。在整理过后,沪指再度回到半年线下方,冲高受阻的局面似乎已成“定势”,但如果你就此认为盘面会重新走弱,那就被市场先生给“欺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