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财经报道-讯】进入股巿都是为了赚钱而投资的,但是在中国股巿中谁‘赚’谁的钱呢?股巿本身会生钱吗?中国股市不要指望在中国证监会这个层次上的的人员更迭就会好转,换100个证监会主席,也是“瞎子点灯白费蜡”!
第一,中国股市从原来“为国企脱困服务”到今天“为权贵圈钱服务”是一脉相承的,影响了权贵圈钱,“后果很严重”;
第二,中国股市十二五期间要以“大跃进”的速度实现跨越式发展,进而成为全世界体系最完备、规模超过美国而一跃成为世界第一,也是改不了的;
第三,中国股市每天至少发行上市一只股票的“硬性指标”谁敢动?
上述“死规矩”“硬指标”,都是金口玉牙,小小的证监会主席动得了吗?!
据说股票和股票交易发源于17世纪的西欧荷兰 。荷兰是当时的经济强国,海上资易十分发达,为了贸易的需要企业以股份的形式汇拢资金,经营者(企业)给入股者开出票据。生易告一阶段后,就分利退股。因为生易的周期较长、其间有的入股者急需用钱、就想出售手中的票据,又因为入股的股票盈利性较大、所以票据出售的金额自然大于(也应该有小于)票据上的入股数额。这种票据的交易过程就是股票与股市产生的背景与本质。以此可以说明这样几个问题:
一、股票的收益是以持股者所投资的企业的盈利为基础的;二、持股者所投资的企业的经营者是有充分信任度的;三、持股者所投资的企业多数是盈利的;四、当股票成为商品独立进行交易时、新的购入者同样是在对股票所投资的企业的盈利情况进行予判后所作出的决定、而且这种予判在一般情况下是正确的,除非意外情况发生或者是个别判断失误,否则股市就难健康发展;五、入股和股票的交易过程完全是企业和市场性质的,是有充分的社会监控机制和充分的社会信任度的,国家只是作为对股市的影响固素之一而存在的。如果说以上的说明是真实的,那么我们国家的股市则是完全脱离了这一性质。
(一)、我国股市中的很多股票与所投资的企业只是一种影子关系。因为很多企业常年很少分红、或者根本不分红,投资者很少能从所投资的企业中受益,所以投资者进入股市已不再有从所投资的企业中受益的嗜望与动机,有的只能是从该企业施放出的各种真假信息而引起股价的涨跌中受益或受损。这就是十年来我国经济增长了百分之九十多、但股市又回到了原点的根本原因。
(二)、投资股市者、无论是国企、还是基金、或是广大散户,都是为了赚钱,但又很难从所投资的企业中赚到钱,这个矛盾只能从股市本身中解决,也就是说要让不能创造利润的股市硬‘生’出利益来。怎样才能‘生’出呢?就是必须让一部分投资者亏损、以保证让另一部分投资者受益,这就是硬‘生’出来的‘利益’。怎样才能作到这些呢?利用各种机会与借口制造股市翻江倒海式的波动、使有些势力可以行风作浪的制造紧张和恐怖气氛、以达‘高位’与‘低位’大量易手之目的。利用这样的办法、把一部分投资者的收益建立在另一部分投资者亏损的基础之上,完成股市中‘合理’与无奈的掠夺。这就是我国股市的现实本质。那么这中间让谁是受益、谁又能受益;让谁亏损、谁又只能任人宰割呢?这些又是怎样办到的呢?
首先、受益的是国家或说是政府。本来国家是全国人民有机组成的总称、政府是社会的组织与菅理机构。但是‘公仆’的性质改变后、权力开始异化,腐败问题的普遍化、深度化,使国家或政府从股市中受益的钱不知用在了哪里,流向了何方,又有多少进入了权贵们的腰包?所以再用国家或政府来称胃股市的首先受益者已经很不准确,但为了便于说明问题、我们故切先这样称胃。